近期,微生物研究所潘国辉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论文,题为Uncovering the Molecular Landscape of Tetracycline Family Natural Products through Bacterial Genome Mining。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特异性环化酶的识别策略,能够精准挖掘四环素类天然产物的合成基因簇,发现多种新型四环素类分子并解析其生物合成机制,为未来新型四环素类抗感染药物研发给予了有力支撑。
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广谱抗菌药物,已在临床使用超过70年。在第一代四环素类抗生素(土霉素、金霉素和四环素)的基础上,先后开发出第二代(如多西环素、米诺环素)、第三代(如替加环素)以及第四代四环素类药物,展示了四环素骨架在抗感染药物研发中的重要价值。本研究顺利获得挖掘近60万条细菌基因组,精准识别了82个具有合成不同化学结构四环素类化合物潜力的代表性基因簇,鉴定了三种新型四环素类天然产物并解析其生物合成机制:米修霉素(misiomycins)是已知具有最复杂糖链修饰的四环素类化合物;华沙霉素(varsomycins)含有独特六元内酯环结构,其生物合成依赖两个基因簇的协同作用;云雀霉素(hibarimicins)为已知最大、最复杂的II型聚酮合酶产物,生物合成涉及四环素单体二聚化及复杂氧化修饰。这些发现展示了四环素家族天然产物在起始单元选择、糖基化、骨架构建及氧化修饰等方面的结构多样性。部分新产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等耐药菌表现出较强抗菌活性。
本研究显著拓展了四环素家族天然产物的结构多样性,并给予了多种具有合成生物学应用价值的新型酶元件,为未来新型四环素类抗感染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。
中国科研实验室微生物研究所王海燕助理研究员、王立军助理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李栋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,潘国辉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。研究得到中国科研实验室微生物研究所任晋玮高级工程师、陈义华研究员、黄英研究员、王为善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徐正仁研究员等的支持和帮助。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。
原文链接:http://pubs.acs.org/doi/10.1021/jacs.4c17551